"身在曹营心在汉"到底指徐庶还是指关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0:24:23
其实,我觉得这句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既不是指关羽也不是指徐庶,应该是指荀彧.当年荀彧从袁绍那里投靠曹操是想借曹操的势力来恢复汉室,他和诸葛亮一样,是恢复汉室的理想主义者,但后来的曹操令他很失望,所以他呆在曹操那里心里却一直想恢复汉室,最后却给曹操逼死了。再说,这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汉也不一定是指蜀国啊,虽然刘备他们打着的是蜀国的旗子,但也不能完全代表当时的汉。

徐庶

徐庶
当时化名为单福的徐庶帮助刘备抵挡了曹操手下大将曹仁的进攻,曹操很意外,就想收单福为己用。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于徐庶是朋友,知道徐庶是孝子,出了个主意,模仿徐庶他妈的笔记给徐庶写了封信要徐庶回家。徐庶收到信,刘备不忍心放他走,徐庶就说:即便这信是假的,我要是不回去,就意味着我的不孝,不过你放心我若归顺曹操终生不会为他出一计划一策,临走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徐庶回去后他母亲为徐庶的愚孝而难过,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背上不好的名声同时也为了以后不再让儿子受牵制就上吊挂了。徐庶因为不想背着反复小人的名声就投靠曹老板了。之后也确实没为曹操出谋划策,不过他在西北任职,在民生方面做了很多贡献

关羽
因为身在曹营心在汉原因,才会有以后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徐庶
虽也是被迫留在曹营但他所做的是不为曹进一言献一策

三国演义》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而且此语也并非指徐庶,而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在戏剧曲艺中能听到。后来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在某地心却怀念异地的亲人,也常用来比喻人在敌对双方的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曾做过刘备的军师。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而回家与母亲相聚。临行前,徐庶曾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后来便有了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表示始终保持沉默之意。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指关羽,徐庶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关羽还琢磨跑回刘备身边
徐庶就在曹操手下干了(别跟我说什么一言不占的鬼话!)

这句话是徐庶说的,关羽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所以说典故出自徐庶